市区赣江风光中部崛起,谁在挑起大梁?01南昌,正在怒刷存在感。前不久,一篇名为《成都长沙正在失去性价比,南昌成为“特种兵旅游”第一城》的文章刷屏,直言南昌物价亲民、底蕴深厚、景点众多、美食多样、交通便利、生活舒适。没错,今年的南昌,从年头到年尾,都给人以到处“人从众”的感觉,国庆当天的地铁客流强度更是一度跻身全国之首,赣江之心老官洲的烟花盛宴更在网络刷屏,热度之高丝毫不亚于一些传统的网红城市。不仅如此,一如亚运会之于杭州、大运会之于成都,南昌飞行大会、世界VR产业大会两场国际级盛会,也给南昌带来更大的关注度。无论参观人数还是签约金额,都创下了新高,一展南昌在航空制造、VR产业中的一流实力。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9月,南昌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321.89万人次,同比2022年增长150.27%,同比2019年增长349.75%,足见火爆程度之高。种种信号表明,南昌正在强势“出圈”,在全国刷新了自己的显示度和存在感。事实上,南昌的人气之旺,并非始于今年。过去两年,南昌的人口增量分别高达18.17万、10.16万,连续两年位列主要城市前五,超过了东部一众沿海经济强市。这背后,或许不乏超预期因素带来的扰动,但人口向着省会回流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南昌常住人口的大增,不仅壮大了自身的人口盘子,而且带领整个江西省人口扭负为正。地处中部腹地,面临长三角、珠三角和闽三角等多个方向的虹吸,江西人口长期处于流失状态。根据七普数据,江西去往广东的赣籍人口就有230万之多,而流向江浙沪“包邮区”的也有200多万人。如今,这一局面正在逆转,而这一切的关键,都离不开以“省会引领”为核心的强省会战略,离不开“一枢纽四中心”的前瞻性定位。无论是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,还是区域科创、金融、先进制造业、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等“四中心”,都凸显了南昌剑指省会第一方阵的决心和信心。02又一个“米”字型高铁枢纽,呼之欲出。日前,昌景黄高铁开启试运行,离全线开通运营只有一步之遥。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的建成,不仅意味着江西即将完成“市市通350高铁”的拼图,也意味着南昌向着“米”字型高铁枢纽又近了一步。“米”字型高铁枢纽,历来是衡量城市综合交通能级的重要指标之一。在全国,规划建设“米”字型高铁枢纽的城市不在少数,从北京、广州、武汉、郑州、西安等传统交通枢纽,到济南、合肥等新兴交通强市,无不如此。与这些城市相比,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,尤其是背靠长江中游城市群,对接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闽三角三大相对发达的城市群,无疑是南昌最大的区位优势所在。这一区位优势在普铁时代就已有所体现,在“八纵八横”的高铁时代更为凸显。在传统普铁时代,京九铁路、沪昆铁路两大铁路干线在南昌市域交错而过,“南昌铁路局”的设立就是例证。可惜的是,两大路线并未交汇于市区,而是在城南数十公里之外的向塘,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交通优势。随着“八纵八横”的高铁时代到来,全国铁路地理格局为之一变。以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交流为目标,经济、人口和区域连通度成了主要考量指标,地处中部、区位优势一流的南昌,自然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。根据规划,京港、沪昆、昌福、杭昌等高铁干线在江西省内纵横交错而过,其汇集点基本都在南昌,南昌到沪广深等主要城市都在3-5小时之间,而到省内地级市多在2小时以内,无论是外联还是内通,南昌都成了绕不开的存在,这正是其枢纽性的体现。南昌规划展示中心里展示的南昌市区规划模型。澎湃新闻记者王珏玮图前些年,整个江西省还面临着“环江西高铁带”的调侃;如今,随着南昌逐步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,江西不仅成了全国第四个“市市通高铁”的大省,更有望成为全国首个“市市通350高铁”的省份。事实上,高铁只是交通枢纽中的一环,南昌的目标是打造集“水陆空铁”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,以全方位提高交通能级,提升整个区域的城市能级。虽然既不沿海也不沿边,但通过陆港、空港、水港构建起的立体交通网络,南昌得以通江达海、连通海内外数百个国家,从一座内陆城市,正在蜕变成为对外开放的高地。数据显示,目前,南昌已累计开通11条中欧(亚)班列、12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、9条国际全货运航线,以及100多条客货航线。来自南昌及江西的货物,可以一路直通荷兰鹿特丹、越南河内、俄罗斯莫斯科等地。这其中,最受关注的当属航空枢纽。作为江西省唯一的4E级机场和千万人次级机场,南昌昌北机场仍在“扩容”,朝着4F级国际机场迈进。今年7月,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获批,离正式动工只有一步之遥。根据规划,机场将按照近期目标2030年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、货邮吞吐量60万吨规划设计,跻身国内第一梯队。国际航空枢纽之于南昌,不只是完善本身就已相当发达的综合交通布局,更有望与已有的航空制造、空港物流、临空经济等优势产业相结合,发挥出强劲的乘数效应,带动产业转型,助力高质量发展。既不沿海也不沿边,但南昌却靠着“水陆空铁”的全面布局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突围之路,重塑在全国的区位优势,再造城市竞争力。03制造强则产业强,产业强则城市兴。今年5月,国产大飞机C919开启首次商业载客飞行,标志着历时16年之久,中国终于摘下了现代航空业这顶璀璨的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,成为全球第5个具有制造大飞机能力的国家。国产大飞机的研制,集中了全国22个省份、200多家企业、36所高校、数十万产业人员的力量,而南昌在其中有着独特的分量。且不说C919大型客机前机身、中后机身等1/4的机身均为南昌制造,在其主制造商中国商飞的各类供应商中,更不乏洪都航空、江西昌河等龙头企业的身影,而南昌瑶湖机场还是中国商飞重要的试飞基地之一。如今,南昌的航空产业正在向着千亿级迈进,既是我国中部唯一的航空制造基地,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制造中心。江西中发天信公司生产的航空发动机。澎湃新闻记者王珏玮图正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,在关于“谁能成为国产大飞机第二总装厂”的讨论中,南昌与成都、西安、沈阳等地同场竞技,成为最有力的候选城市之一。南昌航空产业的优势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,而是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与培育,最终得以脱颖而出。早在1950年代,南昌是名震华中地区的重工业大市。新中国第一架飞机、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、第一架海防导弹、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……都诞生于此,更凸显了其在“大国重器”中的突出贡献。在航空产业之外,南昌还建立起覆盖机械制造、电力、化学、建材、纺织、食品在内的多门类的工业体系,完成了从农业城市向工业城市的蜕变。改革开放之后,面对沿海城市的异军突起,南昌以开放促发展,以创新为引领,以“产业名城”为指向,不断迭代升级,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体系,并得以抢滩新经济,逐鹿未来新赛道。目前,南昌已聚集汽车及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航空装备等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,以及绿色食品、现代轻纺、新型材料、机电装备制造等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,形成“4+4+X”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南昌十四五产业布局图图源:《南昌市新型工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VR产业,正是南昌抢占新赛道的代表。与航空制造之都相比,南昌的“世界VR之都”的名号同样响亮。当一众经济强市抢滩布局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时,南昌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,率先打响城市级VR产业发展的“第一枪”。经过多年培育,VR产业已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,也成为全国VR产业的高地。华为、微软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,世界VR产业大会宣布永久“定居”南昌,而且虚拟现实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样落户南昌。南昌VR产业的崛起,在城市竞争层面,被誉为“换道超车”的经典案例。根据规划,到2025年,南昌市VR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,将会吸引无数高新人才回流及涌入,壮大南昌及江西的人才矩阵。VR产业如此,航空产业如此,汽车制造业、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也都是如此。一旦有更多千亿级产业崛起,不仅南昌的“省会引领”作用能够得以强化,南昌也有望成为整个江西最大的人才蓄水池。04省会强则全省强。一个大国,经济大省必然要勇挑经济大梁;而一个大省,省会必然要有所担当,以省会引领带动区域发展,正是强省会战略的意义所在。早在几十年前,经济学家就提出了“增长极”的概念,认为资本、技术以及各类资源向中心城市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规模效应,在带动中心城市崛起的同时,还将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,从而带动整体区域的发展。客观而言,过去10多年来,江西在全国的发展速度并不慢,不仅成了“市市通高铁”的第四省,还获批成了中部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,且在锂电、VR、航空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抢尽风头,但依旧未能彻底摆脱各种“环江西带”的调侃。究其原因,知名度、存在感、显示度过低,或是难以回避的原因。许多人对江西省的印象还停留于5年前乃至10年前,完全忽视了这些年的飞速发展。相比而言,原本同样遭受“小透明”困扰的安徽、陕西等地,却能不断刷出新的存在感,强省会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低估。当然,打造强省会,从来不只是彰显存在感那么简单,而是肩负着竞夺产业资源、做大人才蓄水池、引领全省发展的重任。一个省份,如果连一个能“打”的大城市都没有,如何能在国家战略中争得一席之地,又如何与其他强省会之间展开直接竞争?近年来,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成为常态,有着人口规模优势、超大市场优势、土地空间优势的中西部省份成为最大受益者,但不同省份之间存在你争我夺的关系。有没有强省会,有没有一个显眼的经济强市,对于结果的影响不容小觑。更关键的是,人随产业走,向着更高能级的城市迁移,乃是经济规律所在。当年的孔雀东南飞如此,现在的中西部人口回流也是如此。一旦强省会全面壮大,无论是经济产业,还是交通基建,抑或公共福利,与大城市都相差无几时,自然就能带动人口回流乃至外来人口流入。就此而言,强省会,不仅是竞夺产业的重要依托,也是“抢人大战”的重要蓄水池,更是彰显存在感和影响力的不二选择。当然,强省会不是简单的省会经济或人口首位度之高,而是全方位的强。换言之,省会在全省的重要性的提升,当以省会自身的强大为基础,只有这样,才能带动都市圈、全省乃至城市群共同发展的可能。可喜的是,过去5年,南昌GDP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一路领跑,连续跨越三个千亿台阶,在省会中的经济位次从2017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4位,上演“逆袭”之路。即使如此,南昌占江西全省的经济比重仍然只有22.5%,而武汉、成都、西安等省会的经济首位度超过35%,长春、银川更是超过50%。所以,一切还只是开始。根据规划,到2025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升到25%左右、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提升至第12位,到2030年比重进一步提升到28%左右、排名再前进2位以上。对于南昌来说,只要“一枢纽四中心”的宏图得以兑现,这一目标并不遥远。